疫情期间如何实现一次性医用防护服从两周到几天的灭菌?
3月1日中午12时10分,一辆满载43箱、1000多套一次性医疗防护服的面包车驶入位于北京房山工业园区的北京核高科技金辉辐射技术应用有限公司。立即开始对这些防护服进行辐射消毒。”公司总经理康思清告诉记者,这是第四批送检的防护服产品进行辐照灭菌试验。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防控体系于2月7日由国务院发布。目前,中国标准的医疗防护服大多采用环氧乙烷灭菌,灭菌时间为7-14天。根据应急规范,辐射灭菌技术可以将这一时间缩短到1天以内。
医用防护服的灭菌时间可从两周缩短到几天,对当前的冠状病毒防疫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如何做到这一点?它能被采用多大?安全可靠吗?带着这些问题,记者走访了工业和信息化部在《应急规范》中指定的CNNC辐照灭菌企业。
已检测4批样品,预计3天内实现规模化生产!
目前,随着新的冠状病毒疫情的发展,快速防疫或快速治疗是较重要的任务。但是,目前医疗设备,特别是一次性防护服的消费速度太快。如何使其生产能力及时跟上需求已成为主要问题。
“辐照灭菌已广泛应用于食品、医用手套、样品采集器、采血器、医用泵头、检验泵等产品中,其安全性得到充分验证。综合测试结果显示,按照《应急规范》康思清告诉记者,用钴60或电子加速器辐照防护服的杀菌效果与传统环氧乙烷相当。
本《应急规范》明确要求:具有相应检验检测资质的单位对辐照灭菌一次性防护服进行检验,检验产品性能(一次检验)、生物指标快速检测(一次检验)等三类指标,辐射吸收剂量(每灭菌批试验)并出具试验报告。
“具体厂家生产的防护服材料存在个别差异,因此我们仍在继续与厂家联系,尽快完成相关实验,了解情况,得到测试结果,确定具体工艺参数。”
早在1月27日,作为我国辐照行业的龙头企业,同福就发布了动员令,旗下辐照企业为疫区急需的医疗产品提供免费辐照服务。当日,金辉辐射收到大量需求信息,询问是否能为一次性口罩和防护服提供辐射灭菌。1月29日,金辉辐射与一家防护服生产企业举行合作洽谈,探讨对该厂生产的医用防护服进行辐射灭菌的可能性。2月2日,首批医用一次性防护服样品进行了辐射灭菌实验。在此期间,其他辐照企业也进行了相关实验。所有相关信息迅速收集到工业和信息化部。2月5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委托中国同位素与辐射工业协会组织辐射企业起草应急响应规范。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工作机制下,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药监局和中国卫生健康委员会进行了研究。经专家审议,中国消毒设备标准化委员会和中国生物防护产品标准化单位进行表决。紧急状态代码于2月7日通过并发布。
“2月5日,另一厂家的防护服样品送我公司进行辐射检测;2月7日,又一批防护服产品送我公司检测;加上今天送的批次,我公司已对防护服进行了4批辐射灭菌检测。较早样本的测试结果预计在11日左右获得。如果没有问题,那么将对该制造商的防护服进行大量的辐射消毒。”康说。
100米“跑道”几天消毒10万套防护服!
辐照灭菌车间不大,整个灭菌过程的区域是一条100多米长的输送带——几乎和首都机场航站楼的行李输送带一样长。一盒防护服并排放在传送带上,15分钟后,100米跑完后,箱子翻过来,然后跑一圈就完成了一场医用手套灭菌,医用防护服灭菌,鞋套灭菌,隔离服灭菌。